「致命的吸引力」,是以外遇題材搭配驚悚風格的影史經典電影。對許多人而言,作為片名的這個字眼因為一再被拿來複製、衍伸地使用,已經成為了台灣觀眾所熟悉的形容詞,但是算算已超過二十年的片齡,大概許多人對這部電影的內容細節都相當的模糊吧!



外遇招喚出凶殺的情節元素,無疑地可說是一次潛隱的依賴影像來對觀眾進行道德控制,這與2002年「李察吉爾」擔綱演出的「出軌」有同樣的倫理意涵,但教育對象在性別上卻有所不同,「致命的吸引力」主要是對男性進行道德壓迫與控制。電影「出軌」中的女主角有許多次踩煞車的機會,但是她卻沉陷於婚外情的浪漫而無法結束,最終演變成一場生命中的悲劇;「致命的吸引力」的男主角「丹」,就發生外遇的男人們而言,他可以算是相當有自制且理性,不過卻踩到了一顆大地雷─疑似精神不穩定的女子。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從看了「靈界線」這部電影之後,我開始對獲得「坎城影展影評人費比西大獎」肯定的電影感到興趣。在對演員﹝麥可夏濃、艾希莉賈德﹞不熟、導演﹝大法師導演威廉佛瑞金﹞不熟的情況下,還是衝著這個獎項把「恐怖幻象」這部電影買回家看。電影看完後我有一種錯覺,這個「費比西大獎」似乎對於內在精神探索的這個題材相當有興趣,而評選出來的作品確實都有一定的水準。不過對於精神分析與治療相當陌生的觀眾,或許會覺得這部電影富有驚悚趣味,但卻帶有著那麼點不知所以然吧!



故事是從一個小鎮酒吧開始的。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或許因為導演兼演員的Woody Allen在「曼哈頓」這部電影中,賦予柏格曼的電影極高成就的推崇,因此這部電影和觀眾都很幸運地,得以在這次伯格曼影展中有了交會的機緣。在當代電影中,Woody Allen早已是被公開承認的電影大師了,不過我看過他的電影卻只有三部,除了這次的「曼哈頓」之外的兩部,分別是2005年的「愛情決勝點」,和2007年的「遇上塔羅牌情人」。



我身邊看過「愛情決勝點」的朋友,無一不對這部電影推崇。﹝就連我可愛的高中同學,已成半個名人的圖文工作者「水腦」小姐,也在我寫這部電影的小評中回應背書。還不知道這位「半名人」的網友,請到我的好友中按連結前去瞧一瞧吧!﹞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後一周!情慾、生命的攻略蛻變,你還要繼續錯過嗎?


電影劇照《莫妮卡》

「柏格曼影展」上映至今,已經創下國民戲院策展以來,最熱烈的迴響聲勢,《第七封印》、《芬妮與亞歷山大》、《野草莓》、《哭泣與耳語》…由於播映次數受限,早已被眼尖的熱情影癡搶購一空!還沒參與的影迷們,你們還要繼續觀望嗎?領略大師魅力的影痴們,看到柏格曼精采多變的愛慾題材,還不想將它們一網打盡,成為一次最挑逗擺盪的觀影之旅嗎?放棄入戲於每一種角色情境的這次機會,就是錯過用不同角度來體驗生命的遺憾!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看過劇情簡介的觀眾大概都知道,「三隻猴子」這部電影所要表述的是一個相當禁忌的話題,然而電影進行了好一段時間,我卻依然感受不到這個題材的危險性,彷彿它只是一段平直的灰色線條,沒有溫度、沒有節奏,只是靜靜地、默默地在角落延伸,試圖躲過觀影大眾窺私的目光與慾望,害怕激起那無法壓抑的道德宣判情感。



然而,一個逆倫的巴掌動作,終究再也無法迴避劇情本身必然挑戰的倫理界線。與李察吉爾主演的電影「出軌」有著相似的氣息,一個勾引人妻的男子,一個陷入情慾歡愉中的女子,這種叛逃於家庭關係中的危險感情,電影最終又要如何收拾自身所拋出的這道難題呢?觀眾可以看見,影像上的這個巴掌動作,已經拉抬起劇情展演的壓迫性,註定了這條慾望的險路只能越走越窄了…生事者終將在道德教範下接受懲戒。但不同於「出軌」將純粹的情感創傷轉化為復仇的驅動力;「三隻猴子」則以「道德關係」來度量,過分地凌虐與剝離著禮教社會的道德容忍,只會巔覆與滅敗自身的生存空間。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幫幫我愛神」這部電影,以一個已經資本主義化的社會背景,來訴說著台灣社會小人物對生活使不上力的一種無奈狀態。猶記得男主角「阿杰」在msn上所顯示的暱稱嗎?─「大麻是神」。以「神」的美名來讚揚「毒品」,那麼定義著毒品的政府又是扮演著什麼角色?如果觀眾以阿杰在這部電影中的生命史來看,那麼大麻確實是神,理應維持社會秩序的政府卻反倒成為了魔鬼。國家提供人民一種生活依歸的脈絡背景,一條通往富裕生活的捷徑,但卻其實是不可能實現的致命陷阱。



影片開始時,阿杰扮演的就是一個住套房的股市災民,繳不出貸款屋子被查封、車子被典當、女友離他而去、失業…,幾乎小市民的煩惱全集中在這個角色身上。其中給予他打擊最大的,最為第一源頭的,應該就是股災讓他變得一貧如洗,從而也失去了一個美好的生活。創造這個成功致富的虛假捷徑,正是資本主義化的國家!股票市場的存在,原本是集結眾人資本來取得創業的機會與助益。然而這個資本主義機制並無法克服人性貪婪的弱點,從而股票市場也變質成為一個投機的廝殺空間。阿杰的生命就是從這裡開始蒙上陰影…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新天堂樂園」這部電影更早之前我應該就看過了,不過在絲毫想不起來內容的情況下,我還是買了DVD回家欣賞。在購買的時侯,DVD外盒上的介紹確實讓我掙扎了一番,就是那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新天堂樂園」得到對我來說最迷人的大獎就是「坎城影展的評審團大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跟「金球獎最佳外語片」,這三大獎簡直就是絕對的品質保證!



但是同樣令人疑慮的文字介紹也出現在外盒上─「此完整版是導演為了忠於原著…」、「170分鐘一刀未減…」。沒錯,不管導演是為了忠於原著、還是忠於自己的創作理念,快接近兩部電影的片長,確實令人擔心有劇情張力鬆弛、沉悶無聊的片段過多等等…。不過在觀影後我只能說:完全沒有時間感的觀影經驗。不會感覺到「新天堂樂園」的DVD版有近三小時的片長,它確實是「一部」令人感動的經典電影!也難怪1989年在坎城上映時,觀眾起立鼓掌會長達十分鐘了!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本身不是一個足球迷,但是人生中也曾有過一段短暫的時間充滿熱情地觀賞足球比賽。那大概是在六、七年前還在唸大學的時候,與三五好友擠在小小的學生宿舍中,熱烈地投入世界杯足球賽的全球轉播。每個時代都有屬於他的英雄,當時在足球場上令我們崇拜的神話,是德國的守門員卡恩。現在,因為「馬拉度納:庫斯杜力卡球迷日記」這部電影,才讓我有機會溫習了當時的感動,也帶來了些情緒上的迴響。



很少紀錄片式的傳記電影能提起我的興趣,因為它不如劇情片所構思營造的峰迴路轉,也沒有戲劇效果的張力。但是,「馬拉度納:庫斯杜力卡球迷日記」卻能令觀眾有另外一種期待,在觀影的過程中,會讓人期待一個又一個的章節小主題下,我們能看到這位足球上帝哪些不為人知的真實!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記得之前有個關於勞工影展的活動,我上網搜尋了一些相關的電影資料後,才知道肯洛區﹝Ken Loach﹞這位導演。印象中他所拍出來的每部作品,大概足以使他被稱為一名響噹噹的左派導演吧!



在上一篇關於「七月四日誕生」這部電影,談得是美帝將共產主義視為民主自由的敵人,如何以一場戰爭毀滅一個年輕世代的悲劇;而肯洛區這部「麵包與玫瑰」的電影,恰好帶我們觀看的是,共產主義的信念在美國真正進行的「局部」﹝體制下有限的共產主義﹞鬥爭是什麼?相較於美帝僅以價值理念區隔出敵國來加以攻擊,共產主義則以生存信念邀請著「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針對階級敵人不合理的貪婪剝削加以反抗。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一部電影都是在講述一個故事。那麼「七月四日誕生」這個乍看之下沒頭沒尾的片名,其實就是要告訴觀眾,七月四日誕生了什麼?這個日子是美國的國慶日,國慶日當然就是一個歌詠自己國家的時刻。然而在這樣歌舞遊行的嘉年華會中所誕生的,卻是愛國主義的無限上綱,成為了人民意識形態的束縛牢籠。



湯姆克魯斯所扮演的愛國青年「維克」,誕生於這個與他的國家國慶日同一天的「偉大」日子中。他為此感到驕傲與光榮、為了讓自己的誕生取得同樣的重要意義與價值,那麼他的國家必然是閃耀著正義與偉大的國民精神。在童年的記憶中,他曾看過國慶遊行的退伍軍人眼中閃爍著恐懼、不安與落寞,他不了解為何明明是歡慶的鞭炮聲,卻會讓勇赴沙場的軍人顫抖害怕?他不懂那是一段什麼樣的經歷?在公開的學校與社會教育灌輸他的愛國信念之下,那不過是幼時「十萬個為什麼」中一個無傷大雅的小小疑問,沒有再度提起與思考的必要。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