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後一周!情慾、生命的攻略蛻變,你還要繼續錯過嗎?


電影劇照《莫妮卡》

「柏格曼影展」上映至今,已經創下國民戲院策展以來,最熱烈的迴響聲勢,《第七封印》、《芬妮與亞歷山大》、《野草莓》、《哭泣與耳語》…由於播映次數受限,早已被眼尖的熱情影癡搶購一空!還沒參與的影迷們,你們還要繼續觀望嗎?領略大師魅力的影痴們,看到柏格曼精采多變的愛慾題材,還不想將它們一網打盡,成為一次最挑逗擺盪的觀影之旅嗎?放棄入戲於每一種角色情境的這次機會,就是錯過用不同角度來體驗生命的遺憾!

「千年傳統,全新感受!」不只是馬拉桑小米酒的賣點,這更是柏格曼如何用他獨到的眼光,帶領觀影者去透析那永恆難解的情慾命題。柏格曼的每一部電影,都訴說著一個故事,那可能是我們曾經遭遇的、正在面臨的、預期來到的,甚至是我們最期待實現的…柏格曼在螢幕上拋出了這一道道的習題與想像,在公眾之前、在劇情之中、在光影之後,柏格曼正向我們展示著如何去領略感情世界裡的不完美。細微的情感變化,永遠是柏格曼最擅長捕捉,卻是我們最不善於表達自身、也最不善於理解他者的一場內心戲。柏格曼將最私密、陰鬱的個人角落,投影於明亮的白幕之上迫使它赤裸著現形。


電影劇照《羞恥》

抽象的愛情,伯格曼總是能在物質的現實世界中讓它被還原,給予它合於經緯的理解位置。這種看似崩毀愛情的操作手法,雖然使得愛情失卻了迷人眷戀的香氣,但也令它變得更真實、更容易靜心地碰觸…《雨中情》、《莫妮卡》、《羞恥》,各以不同的策略背景,讓觀影者體會一種不曾設想過的愛情路徑。


電影劇照《情事》

不與物質世界做直接緊張的對立,電影《情事》用苦痛記憶去壓迫生命所能承載的有限重量。看似在當下生命中已經消散的情感,卻是變化為一種無法反抗、找不到施力點的記憶。而這種找不到出口的寂寞,柏格曼反對那種近於「共識」的論調,陌生的生命交會、相聚,未必帶來溫暖的相互撫慰,反而弔詭地成為了揮別痛苦記憶的代罪羔羊…


電影劇照《女人的秘密》

1952年柏格曼拍出《女人的秘密》,是一次在角落中的發聲練習,咕噥著婚姻與愛情分立兩端的難以平衡;然而,僅是相隔一年的作品《裸夜》,卻幾乎完成了愛情與婚姻關係中,所有不被倫理所接受的情慾變奏曲目。但不論是前者的呢喃,還是後者的呼喊,柏格曼都用現實的智慧,來為它們收拾剩餘的人生殘局。


電影劇照《裸夜》

回憶一段感情如何消逝,檢視它為何是以分離的劃下句點,是《喜悅》的劇情軸線,這部電影同時也是柏格曼對個人感情世界的一次自省;《狼的時刻》,是柏格曼唯一一次拍攝的恐怖片,陌生的風格要求並沒有損害了柏格曼在電影上的成就,相反地,這部電影卻讓柏格曼再次獲得「最佳導演」的肯定。構成《狼的時刻》這部電影,其中許多的元素同樣來自於大師真實的個人經驗。那虛幻詭譎的情境營造,正是柏格曼對童年情感記憶的再現。


電影劇照《喜悅》

有趣的是,作為公眾之前的電影大師,與私密內心的個人情感,伯格曼如何在這樣的天平中取得平衡?離自己的生命太近,必然面臨個人情感遮蔽的威脅;遠離這個與自身生命相似的題材情境,又容易疏離地失去了溫度。對於喜愛柏格曼的影迷而言,這不但是跟隨他透析愛情與生命的一次最佳機會,也是見識大導演如何拿捏「距離」來調配一部電影作品。


電影劇照《狼的時刻》

《夏夜微笑》中典型的愛情競逐關係,可以說是「最柏格曼」的一部電影,但是一反常態地以幽默的手法來打扮出一部喜劇形式,又可說是「最不柏格曼」的一部電影。在這種既熟悉又疏遠的曖昧氣息中,嘗試性的電影表現手法,在18年後卻逐漸發酵出音樂劇與電影其他的表現可能。


電影劇照《夏夜微笑》

《穿過黑暗的玻璃》與《沉默》、《冬之光》並稱為「柏格曼三部曲」,是柏格曼在熟悉的情慾主題之外,另外開闢的一個道德戰場,電影中對於上帝的置疑,事實上就是開啟了宗教倫理與自我慾望相互鬥爭下的一次反省。《穿過黑暗的玻璃》以疏離於電影的劇場創作形式登上螢幕,留下了柏格曼在電影藝術上一次鮮明的個人風格。在另外兩部影片這次沒有機會在影展中播映的情況下,《穿過黑暗的玻璃》更是這次伯格曼影展中重要的選片指標。


電影劇照《穿過黑暗的玻璃》

與《穿過黑暗的玻璃》遠遠呼應的《處女之泉》,大概是柏格曼的電影中最「蘋果日報」式的題材,但卻淺入深出,同樣在生命與宗教的迷離之下,走入一次內省的精神分析。這也正是為什麼導演李安為《處女之泉》下了這樣的評價─如此安靜卻又如此暴力的電影…


電影劇照《處女之泉》

在柏格曼的電影中,精妙地編織出那一張張現實的人生座位,觀影者永遠找得到那個屬於自己的位子坐下,然後伴隨著電影的放映,一同告解著生命曖昧的原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