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電影中的「喬治」這一家人算得上是中產階級,那麼絕大多數的觀眾相信也算得上是「麥可漢內克」意指下的「中產階級」了。普通的一台轎車、沒有奢華的住家裝潢、高貴的消費模式,電影中的主人翁,與我們相去不遠。為打理家務、照顧生意、工作升遷而煩惱。「…喬治也加薪了、再加上我媽媽的遺產,我們現在生活比較寬裕了…」電影這段背景旁白的自述,得以讓觀眾體認,我們就跟電影中所呈顯的「中產階級」相去不遠。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走出傳統,不依附男人、為自己事業打拼的女人,似乎是「常識」之下的新時代女性,但是這種形象的女人是否足以稱為「女性主義的典範」?或許是另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但是,「瑪麗布朗」這個被「法斯賓達」塑造成女強人的角色,卻又弔詭地受到他無情的毀壞。直觀地看來,「法斯賓達」架構出一種強勢的女權,然而又將這個女權「架空」,在「瑪麗布朗」這個女人的身體裡面,僅有肉身卻缺乏靈魂,或說,是一個連當事人都無法掌握自我的幽魂。在「瑪麗布朗的婚姻」中,「法斯賓達」用一種空洞且片面的方式滿足了女性,但卻沒有將人性的需要也同時完滿。於是,「瑪麗布朗的婚姻」這部電影成為了對女人(woman)與人(man)之間斷裂的質疑。當放在一個時代劇變的歷史脈絡底下,是否也暗示著生存不等同於生命?活下來,不等於「活著」?



電影描述二次大戰之後,德國女性肩負著期待丈夫歸來的心理煎熬,同時又必須正視物質生活的匱乏。「瑪麗布朗」這個虛構角色的生活,卻是當時再普遍不過的德國女性的真實困境。「瑪麗布朗」在突破困境與挑戰男性的生命歷程中,她是成功的;然而與這些「成功」攜手並進的,卻是她逐漸忘卻作為女人的真性情。「法斯賓達」在這裡所要懷疑的,是戰爭之後緊接面臨的人性戰爭,戰爭結束後所到來的,真的就是天下太平的和樂情境嗎?不同於電影中的另一對愛侶,雖然盼到從戰場歸來的婚姻,卻同樣也面臨了無聊、煩悶與相看兩厭的婚姻生活,乍看之下「瑪麗布朗」似乎活得多采多姿,然而「瑪麗布朗」最終的結局卻反駁了原以為的「慶幸」。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有happy ending的好萊塢



從小父母離異,母親從事翻譯工作,常常為了能夠安靜工作,打發他去看電影。童年的法斯賓達因此常在電影院中渡過,好萊塢的世界就是他人生觀養成的大教室。他喜歡好萊塢的單純、愛恨分明,討厭知識份子的犬儒與高調。所以等到他開始拍電影時,便立志拍「簡單」的電影。他常說唯有好萊塢電影的「純真」才是最直接且有效的,1977年時甚至一度想離開德國,定居好萊塢。或許是因為如此,他早期的影片在德國一直得不到應有的掌聲。當英法影評開始讚賞法斯賓達的電影時,一般德國影評總是一臉狐疑地說:「你們是在開玩笑吧!」。年輕時的法斯賓達與漢娜席古拉一起參加實驗劇場,在該劇場解散後,他與更多的朋友創立「反劇場」(Anti-Teater),法斯賓達寫劇本兼導演。只是「反劇場」不但沒有真正的「反」劇場,這些成員後來還成為「法斯賓達家族」,與他一起拍電影。他們輪流演各種角色;角色名字輪流是Ali、Franz Walsch、Magdalena Fuller…;劇場的表演方式也成為他們演電影的方式,直到他們的表演方式改變了電影原本的表演方式…。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接連看了「麥可漢內克」這位大導的兩部作品:「隱藏攝影機」﹝2005─茱麗葉畢諾許﹞與「大劊人心」﹝2007─娜歐蜜華茲﹞,讓我不得不推薦一下這位坎城影展大導,實在是個令人驚喜的異類怪才!


《電影海報:大劊人心》

老實說,就我所看過的這兩部作品而言,我是有看而沒有全懂,但卻在觀影後仍有一番似懂非懂的滿足感。沒有針對其中一部電影寫專文,就怕自曝其短,或是誤導了觀眾影片中的重要意涵。在缺乏相關的歷史與文化背景知識下,要適切地評論這兩部作品是困難且危險的,但是這個聽來嚴肅的說法,並不代表這兩部電影難以親近。相反地,在「麥可漢內克」的指揮下,畫面不只的吸睛度高,故事的懸疑性走向也令人在觀影中跟著步步期待!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觀賞「東京奏鳴曲」之前,觀眾大概都已知道這是一部關於「失業」的電影,然而在真正看完電影後才會明白,與其說這電影與失業「有關」,不如說它表現了「何謂失業」的真正意義…



電影中的「龍平」,由「香川照之」扮演一個再普通不過、中年失業的文職小主管。就這種平凡人與他的平凡不幸而言,「香川照之」那平凡的「衰」容面貌真是這角色的不二人選!當解雇這個意外突然來到,他面對的不只是失業,而是更嚴重的一場災難,一場關於「失去身分」的毀滅性災難。「龍平」從家庭支柱這樣的自我定位,變成不知道如何解讀自己的存在,當主角對自己感到困惑,由他的網絡延伸出去的每一個家庭成員,自然也就不知道如何從中得到對照性的定位。於是家庭的失序,便開始在這場電影中上演著。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累死了,沒閒情逸致寫網誌...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文不對題嗎??



由「珍妮佛洛佩茲」擔綱主演的美國電影「亡命殺鎮」,去年在台灣上映只有15萬的票房!?這個票房成績不只爛得不可思議,也比許多年輕的國片導演拍出的票房成績還要來得糟糕,大部分的一線美商影城並未安排此片上映或許是最大的原因,拒絕的理由是什麼雖然不得而知,但影片內容在政治上的高度敏感也許無法完全劃清關係…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如果有一天,失明成為一種非常容易傳染的疾病,所有的人都成為了瞎子,那麼這個世界又會是如何?「盲流感」這部電影所要探討不但是這樣一個世界,而且是文明社會走向盲眼社會的可怕「過程」。



失明怎麼可能變成一種傳染病?是什麼病菌、什麼傳染途徑讓人們失明?為什麼女主角「茱莉安摩兒」是唯一不會受到感染的人?為什麼在故事尾聲有人又突然恢復了視力?種種欠缺「合理懷疑」的劇情,並非這部電影所要遵守的規則。若用這個「合理」的尺度下去度量,「盲流感」其實是一部破綻很多的電影,不過我認為這個角度並不是對這部電影提問的適當依歸。能獲選為去年坎城影展的開幕片,其實是有更多精采的問題透過這部電影所提出的。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烈火情人」這部當年被視為異色經典的電影,前半段瘋狂的性愛畫面,密度既高但卻缺乏豐富的脈絡意義,乍看之下還以為是部高質感的三級電影,視覺感官上的刺激享受絕對是飽滿的,但真正的內心好戲,禁忌、不倫…乃至這種衝突的危險尖銳才是這部電影真正的重頭戲!



影帝「傑瑞米艾朗」飾演一名帥氣、知性、富有聲望與權力的中年熟男「史蒂芬」;而影后「茱麗葉畢諾許」所扮演的「安娜」,年輕、美艷、冷若冰霜的神秘感,加上帶有一份孤獨與需要關心、扶助的氣息,更是深刻挑動出(男性)觀眾一份面對她的窺淫慾望。導演「路易馬盧」在選角的外貌上是成功的,而故事本身所賦予兩人的角色背景,更是兼具男對女、女對男,不同性別慾望所需要的社會投射。這樣對手戲的局面設定卻放在一個更有意思、也更加挑戰觀眾內心世界中,不言明、也不輕易探索的「不倫」關係。這份「不倫」關係的建立,不是透過血緣、而是透過「父親」這個角色與兒子的女友,這兩人所發展出的性愛關係來進行。這種帶入家庭關係為背景的衝突,不但使得問題更加複雜化,以家庭為賭注的遊戲﹝特別是成年人之間﹞,也變得更具風險與可看性。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影展片單及售票訊息請點右側的連結貼紙》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