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1981~1990 (1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如果讓我來挑選出關於越戰的三部曲,那麼「前進高棉」絕對會是理想的首部曲,而二部曲、三部曲則還是個未知數。畢竟,越戰對美國的影響之深刻,以反映在電影工業上對此累積了大量的作品,沒有看個八成實在很難有個定論。對我而言,一部好的越戰電影,不是瘋狂的殺戮與震撼的戰爭場面,而是如何透過這些影像做為媒介,引領觀眾見到越戰對於生活於其中的人們與社會,引起了什麼樣的化學變化及不安騷動。



導演「奧利佛史東」本身就拍出過越戰的三部曲,「前進高棉」、「七月四日誕生」、「天與地」。首部曲「前進高棉」是關於越戰中的人性如何殺戮中產生疏離與異化,二部曲「七月四日誕生」則是關於退伍軍人返鄉後,如何與祖國、鄰人、甚至是家人間的無法相容…「七月四日誕生」非常地真實、細緻、更貼近生活,也具備了對越戰問題的深度與廣度,但是以藍波作為鮮明偶像的「第一滴血」,「席維斯史特龍」在「第一滴血」最後三分鐘極具爆發力的情感演出,也確實讓我深刻感受到,越戰的結束並不代表傷痛也同時被結束。這些電影作品都滿足了我對「好的越戰電影」的期待,在影像之外有著更多的社會敏感被提出。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如果電影中的「喬治」這一家人算得上是中產階級,那麼絕大多數的觀眾相信也算得上是「麥可漢內克」意指下的「中產階級」了。普通的一台轎車、沒有奢華的住家裝潢、高貴的消費模式,電影中的主人翁,與我們相去不遠。為打理家務、照顧生意、工作升遷而煩惱。「…喬治也加薪了、再加上我媽媽的遺產,我們現在生活比較寬裕了…」電影這段背景旁白的自述,得以讓觀眾體認,我們就跟電影中所呈顯的「中產階級」相去不遠。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位難以分類、姑且籠統地冠上為後現代思想家,「羅蘭巴特」,曾經喊出「作者以死」這個口號。正如「尼采」在用「上帝已死」個概念來攻擊宗教傳統,「羅蘭巴特」則是用「作者以死」的概念來動搖作者至高無上的地位,在文學上掀起了一股「反現代」的思維力量。簡單來說,「作者已死」的意思是,當書寫完了、文字凝固於紙上不再可能改變,那麼書中所要表達的想法端視讀者如何解讀。在書完成的這個時間點上,作者已死,而讀者誕生,是一個相對而有趣的概念。


不過,當一個變態讀者無法同意這個說法,同時又不滿於作者所寫下的結局,這時候作者不是「已死」,而是將被折磨搞得半死不活。「戰慄遊戲」這部電影就是以這種超現實的「作─讀」關係為素材,來撥弄恐怖驚悚的病態互動。

電影改編自史帝芬金小說「Misery」,故事描述一位暢銷書籍作家「保羅」在經歷出版數本續集小說的賣座成功後,逐漸少了那份「為自己寫作的」感動,於是想要賜死于書中女主角「米瑟莉」來替這套作品畫下句點。當他完成作品,愉快地在大風雪中向紐約的出版商前進,一場打滑的車禍令他落入瘋狂的女書迷「安妮」之手。電影中的「安妮」患有精神疾病,而書中女主角之死的劇情又不符合她的期待,她的「暴怒抓狂」就成為了電影中的驚悚來源。於是,不像今年最令人期待的電影「為愛朗讀」那樣不倫、畸戀又浪漫的「我為你朗讀」;「戰慄遊戲」則成為了囚禁、干涉以及虐待作者下,完全不浪漫的「我為妳寫書」。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有時要檢驗一部電影是否足以成為經典,或是成為一個指標性的作品,其實可以觀察它是否引領出這種「類型」電影的一波風潮。最近幾年的例子大概就是在香港電影「無間道」之後,黑幫電影的風潮又重新在香港復活,或是像台灣的「海角七號」之後,在數個月的時間內讓國片「類型」的電影多少沾到一點光。除了這種「跟風」現象之外,另一個常考量的指標大概就是「翻拍」了。



翻拍電影通常如果沒有經過較長﹝十數年或更久﹞時間的沉澱、醞釀,似乎效果會大打折扣,尤其是東方跟西方不同文化差異下的複製重拍,更容易有這樣的問題,明顯的像是「七夜怪談」西洋版,或是無間道的西洋版「神鬼無間」。相反地,如果經過一段時間後還以相同的題材拿出來重拍,導演也許能以時間來換取空間,對原作進行更深入的理解,考掘當時叫好又叫座的條件基礎,在新的年代、新的存在時間脈絡下,重新思量出另一種詮釋方式來給予觀眾一份新意。比較近的例子就在去年,侯孝賢導演重拍1956年法國經典短片電影【紅氣球】,獲得許多影評人的好評,更在美國知名的獨立製片網站Indie WIRE網站票選年度推薦電影,奪得最佳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票選第一。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致命的吸引力」,是以外遇題材搭配驚悚風格的影史經典電影。對許多人而言,作為片名的這個字眼因為一再被拿來複製、衍伸地使用,已經成為了台灣觀眾所熟悉的形容詞,但是算算已超過二十年的片齡,大概許多人對這部電影的內容細節都相當的模糊吧!



外遇招喚出凶殺的情節元素,無疑地可說是一次潛隱的依賴影像來對觀眾進行道德控制,這與2002年「李察吉爾」擔綱演出的「出軌」有同樣的倫理意涵,但教育對象在性別上卻有所不同,「致命的吸引力」主要是對男性進行道德壓迫與控制。電影「出軌」中的女主角有許多次踩煞車的機會,但是她卻沉陷於婚外情的浪漫而無法結束,最終演變成一場生命中的悲劇;「致命的吸引力」的男主角「丹」,就發生外遇的男人們而言,他可以算是相當有自制且理性,不過卻踩到了一顆大地雷─疑似精神不穩定的女子。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天堂樂園」這部電影更早之前我應該就看過了,不過在絲毫想不起來內容的情況下,我還是買了DVD回家欣賞。在購買的時侯,DVD外盒上的介紹確實讓我掙扎了一番,就是那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新天堂樂園」得到對我來說最迷人的大獎就是「坎城影展的評審團大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跟「金球獎最佳外語片」,這三大獎簡直就是絕對的品質保證!



但是同樣令人疑慮的文字介紹也出現在外盒上─「此完整版是導演為了忠於原著…」、「170分鐘一刀未減…」。沒錯,不管導演是為了忠於原著、還是忠於自己的創作理念,快接近兩部電影的片長,確實令人擔心有劇情張力鬆弛、沉悶無聊的片段過多等等…。不過在觀影後我只能說:完全沒有時間感的觀影經驗。不會感覺到「新天堂樂園」的DVD版有近三小時的片長,它確實是「一部」令人感動的經典電影!也難怪1989年在坎城上映時,觀眾起立鼓掌會長達十分鐘了!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每一部電影都是在講述一個故事。那麼「七月四日誕生」這個乍看之下沒頭沒尾的片名,其實就是要告訴觀眾,七月四日誕生了什麼?這個日子是美國的國慶日,國慶日當然就是一個歌詠自己國家的時刻。然而在這樣歌舞遊行的嘉年華會中所誕生的,卻是愛國主義的無限上綱,成為了人民意識形態的束縛牢籠。



湯姆克魯斯所扮演的愛國青年「維克」,誕生於這個與他的國家國慶日同一天的「偉大」日子中。他為此感到驕傲與光榮、為了讓自己的誕生取得同樣的重要意義與價值,那麼他的國家必然是閃耀著正義與偉大的國民精神。在童年的記憶中,他曾看過國慶遊行的退伍軍人眼中閃爍著恐懼、不安與落寞,他不了解為何明明是歡慶的鞭炮聲,卻會讓勇赴沙場的軍人顫抖害怕?他不懂那是一段什麼樣的經歷?在公開的學校與社會教育灌輸他的愛國信念之下,那不過是幼時「十萬個為什麼」中一個無傷大雅的小小疑問,沒有再度提起與思考的必要。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通常看過2000年的「大逃殺」這部電影之後,很難不聯想到1990年重拍的電影「蒼蠅王」﹝更早的電影版本則是1963年,彼得布魯克導演所拍出﹞。兩部電影表面上非常地相似,都是關於一個班級的學生放到孤島上相互殺戮的故事,但是內在運作的邏輯卻是完全不同。後者在表現的深度與手法上,我想絕對是更勝一籌。

「大逃殺」講述的是一個關於中老年人對青少年的恐懼,失序與道德缺乏的下一代,必須以誇異的「B.R法」來再教育胡亂衝撞的未成年。電影一開始就明白地說明了這條律法,因此觀眾很簡單地就能理解電影題材所圈劃出的範圍,然後簡單地賞悅殘忍的獵殺行為,也因此,電影推演的過程有超過80%都在觀眾得以預料的範圍中流動,驚訝要嘛不是被剝奪,不然就是以表面影像來拉抬刺激;「蒼蠅王」則由「意外」來安置處於孤島的孩童們,沒有觀眾可以知道這群孩童會有怎麼樣的未來,因此隨著劇情摸索的結果,也正是逐漸累積觀看結局的期待感。而且這個結局,與「大逃殺」在過程與結局兩者間連帶的脫節感,相對來說是比較緊密的。

物以稀為貴,即使是「死亡」這件事也不會例外。「大逃殺」中不斷推疊出的死亡,會讓觀眾無法正確的評價與挑選出該死亡的意義存在與否,死亡變得只是影像帶給觀眾的瞬間刺激,但卻將死亡如此重要的意義空洞化了。電影「蒼蠅王」中,在孩童間的相互行為下,只死了兩個人。這兩個人的死亡意像必然帶有某種意義凝聚其上,而這點我想就放在電影輪廓的概述後再來細指。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是誰殺了影片開始時的那位小女孩?」




是留下皮箱的殺手?勞勃狄尼洛所扮演的那位黑幫老大?還是美國政府?或許前兩個答案差別不大,但看起來肯定比最後一個答案來的正確。那麼讓我們跳脫影片時空換個現實情境來思考。現在的台灣有禁酒令嗎?沒有。所以台灣沒有黑道是因為私賣酒品而獲取暴利。沒有可觀的暴利相互競奪、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支撐起橫行的可能,自然沒有為了賣酒而提著皮箱當炸彈去炸掉一間店的社會新聞了。所以,當時實行禁酒令的美國政府其實才是那個殺小女孩的兇手。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罪名是流浪罪?刻在阿靈頓公墓當他的墓碑很好吧! 
---這是贏得國會勳章的藍波 從敵後無數任務中生還   在美國因流浪而被殺死



我最討厭看動作片了,但「第一滴血」這部電影對我來說絕對是一部好看到不行的另類動作電影!它的內容與反思性企圖,絕非一般動作片可以與之相比擬的!即使它在「動作」部分的拍攝手法也是相當不錯地兼備了娛樂性,但與其停留在觀賞動作畫面的刺激感層次中,不如體驗與感受藍波在這95分鐘的「待遇」在精神上能更為深刻。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