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過劇情簡介的觀眾大概都知道,「三隻猴子」這部電影所要表述的是一個相當禁忌的話題,然而電影進行了好一段時間,我卻依然感受不到這個題材的危險性,彷彿它只是一段平直的灰色線條,沒有溫度、沒有節奏,只是靜靜地、默默地在角落延伸,試圖躲過觀影大眾窺私的目光與慾望,害怕激起那無法壓抑的道德宣判情感。



然而,一個逆倫的巴掌動作,終究再也無法迴避劇情本身必然挑戰的倫理界線。與李察吉爾主演的電影「出軌」有著相似的氣息,一個勾引人妻的男子,一個陷入情慾歡愉中的女子,這種叛逃於家庭關係中的危險感情,電影最終又要如何收拾自身所拋出的這道難題呢?觀眾可以看見,影像上的這個巴掌動作,已經拉抬起劇情展演的壓迫性,註定了這條慾望的險路只能越走越窄了…生事者終將在道德教範下接受懲戒。但不同於「出軌」將純粹的情感創傷轉化為復仇的驅動力;「三隻猴子」則以「道德關係」來度量,過分地凌虐與剝離著禮教社會的道德容忍,只會巔覆與滅敗自身的生存空間。

以代罪交換金錢,同時解除失業的威脅,司機「尤波」替他的老闆「賽維特」入獄服刑,這種代罪羔羊的出現,便是金錢壓迫公理的第一面向。其次,金錢創造出「尤波」那獨守空閨的女主人「哈瑟」,同時也創造出「賽維特」的慾望,更幫助他排除不倫慾望的障礙物﹝身在獄中的尤波﹞。我們就得以看見金錢見證下的第二、三層的人性醜惡:不倫慾望的創造、不倫慾望的實現。

「三隻猴子」精確又世俗地通過對「錢」這個概念的流通,探討了金錢與人性兩者之間的辨證關係:「相互地醜化!」沒有性格、中性客觀的金錢,在「賽維特」使用它的手段之下,彷彿也變得醜惡;而這個金錢所開拓的慾望空間,同時也讓「賽維特」的人性變得更加醜惡。這種金錢與人性的關係,更不只是內在的、本性的,它同時也是社會的、具有傳染力的,我們可以看見電影最終為此下了一個諷刺的「顛倒」。最初單純的受害者「尤波」,在獲得「賽維特」所給予的金錢,以及見識了關於這個錢的「使用方法」後,他也學會了如何成為一個醜惡的加害者…這就是「三隻猴子」教觀眾一同見證─何謂金錢?何謂人性?何謂金錢欺瞞人性?

金錢的介入,為這個三人關係的家庭帶來了法律與倫理的雙重罪行。這個橫擋在三人﹝父親、母親、兒子﹞之間的家庭倫理猜疑,彼此之間兩兩相互質疑﹝丈夫對妻子、兒子對母親﹞,但又沒有誰有勇氣在三人之間公開說破,卻是因為父子親情間相互憐惜與保護的心意,為了維繫這個「家得以存」的假象。

除了原先承諾的金額外,老闆「賽維特」另外付給了「尤波」的兒子購買一台廉價汽車的金錢。他或許以為付出額外的金錢,就可以抵去他所犯下更嚴重的罪行。電影中兒子與父親在金錢力量前的臣服、沉默,或許讓觀眾以為金錢的力量,得以親情相互保護的弱點中見縫插針式地建立起一道道的防火牆。然而在這麼一部「高道德控制」下的電影中,罪行的嚴重性與金錢的數量多寡,永遠不可能求得等價的交換公式,罪行終究得用生命,而非不同的金額大小來贖罪…

就結局來看,這部電影警示著金錢如何攻略與卸除人性。除了加害者丟了性命,受害者變成加害者之外,片中那個小兒子的鬼魂只存在於父親與兒子的意想中,其實也為這個家庭中的三人,定位了不同的道德色彩。

沉溺於偷情歡愉的妻子,就不曾想起那個早逝的孩子,這是對母親角色的道德批判;然而努力維持這個家庭不致破滅的父親與大兒子,面對著這個家庭困境的無力感時,兩人都不禁思念著如果小兒子、弟弟如果還在的話,這個家庭會不會不一樣?作為父親與兄長的角色,他們又要如何為這個孩子保全家庭呢?這個在電影中沒有生命的角色而言,他的存在便是為這兩父子的家庭、道德觀,添上一份更厚實的正面肯定。兩組角色的對比之下,「三隻猴子」無疑是對「背叛行為」,在表象與潛伏的兩個層次中進行第二度的背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ggypop0119 的頭像
    iggypop0119

    電影,以及那日漸疏離的社會學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