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1931~1940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怪胎」這部電影所展示的,是關於一群馬戲團表演者在後台生活中的愛慾情仇。而這群表演者分為兩個群體,正常人與非常奇異的身心障礙者,前者「理所當然地」歧視、訕笑後者的醜怪。在這樣一個題材背景中,侏儒Hans在美麗高佻的Cleopatra的勾引與戲弄下,逐漸走入一個謀財害命的陰謀中,最後將會譜出什麼樣的驚悚結局呢?



跳過劇情的發展,我想直接分解這部電影的敘事結構。影片中採用一種二元對立,在身體與靈魂中交錯應對與調反:一方面,是身體的正常VS. 醜怪;另一方面,則是美體外貌搭配邪惡的陰謀,對照著殘缺醜怪卻伴隨善良的無私之愛。導演藉由影像試圖鮮明地挑動一個事實:美,是世俗眼光的所建構與評判得出的,然而,善則是目光所無法透視的內在價值。我們經常受到自身目光的牽引,而忽略了如此顯明易見的不必然對等。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說,在文字上啟蒙我對社會學保持一種喜愛的是彼得‧伯格﹝P.L Berge﹞的「實體的社會建構」這本書,那麼在影像上開啟我對社會的懷疑,無疑就是卓別林的「摩登時代」這部電影。



電影以一個非跳動式秒針的時鐘開始。秒針持續的前進,沒有間斷的跳動,不知道很多人會不會覺得,看這種時鐘會給心理一種急促、無法喘息的感受?這種壓迫感與這個時鐘的意象,就是這部電影的時代背景;而影像前面的字幕寫道:「一個『人類』在工業社會中追求幸福的故事」,反而是一種暗示性的諷刺。將羊群擠促向前進的畫面,對比於勞動群眾擁擠著趕於上班,不就是在挑出一個問題,我們以為所處的「摩登時代」中,人類究竟是更文明了?還是退化到與動物無異的層次中?但是這個既相似又不同的差異,卓別林馬上在下個鏡頭中給予我們一個提醒。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