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2001~2010 (5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在犯罪類型的電影中,香港的警匪黑幫電影我認為算得上是這個類型中,一個不可多得的產區,不過同樣被歸類為犯罪電影,韓國卻也有同樣高質感的表現,但又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種呈現。香港黑幫電影,以理所當然的「犯罪」為主要的內容,然而韓國「犯罪」類型電影,相較起來似乎僅僅是以「犯罪」作一媒介,它更想探討的,是一種人性的陰暗面。而犯罪事實的呈現,僅是作為商業娛樂的誘發,以及一道探問人性的險橋罷了。



去年﹝2008﹞在韓國拿下票房冠軍的「追擊者」,透過這個票房市場上的霸主姿態,彷彿也取得了與「殺人回憶」、「原罪犯」齊名的地位。在我看來,「追擊者」還不到前面兩者的所達到的一種水平。在觀影後並未留下太長的餘韻讓觀眾回想,也沒有太多想要發問與咀嚼的劇情,至少在我看來是這個樣子,不過這並不意味「追擊者」是一部「不值得」的電影。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一群人來到一個孤島上求生,在資源匱乏與缺乏信任的情況下,不需要太久的時間就能死去大半。像這樣的題材,無論在文學或電影上都多有表現,它反映著最赤裸的人性有多麼可怕。像是「蒼蠅王」、「大逃殺」這類文學改編的電影,提供的情境、人的組成等條件,雖多少有些不同,但同樣都探討著人性,不如觀眾所想像的那麼文明、牢靠。



改編自驚悚大師「史帝芬金」的「迷霧驚魂」這部同名電影,在背景元素上比較像是成人版的「蒼蠅王」,展示給觀眾的驚悚故事,同樣來自於劇中人物如何面臨一個未知情境的恐懼…。「迷霧驚魂」這個故事傳達給觀眾,關於文明是透過對人性的教育、累積所建立的,但同樣也能因為「人性」而被迫進行自我顛覆、滅亡。可歎的是,文明的建立是千百年來人類社會共同積累的成果,但是在這部電影中不需「四天」的時間,就能夠將一切消亡殆盡。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大概只有賀歲喜劇這種類型電影,比較有機會能夠集合一群巨星共同參與演出。對比於香港黑幫電影表現之出色,它的賀歲喜劇大概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許多在全球華人娛樂圈早已貴為天王、天后、歌神的人物,當年都免不了慘遭這種賀歲喜劇凌虐一番!



反觀日本這部同樣是開春喜劇電影的「有頂天大飯店」,雖然也把許多國內當紅演員抓來玩弄KUSO笑點,但意旨與質感就不是香港電影在這個類型中可以相提並論!由喜劇鬼才導演「三谷幸喜」所執導,招集「小田切讓」、「役所廣司」、「松隆子」、「唐澤壽明」…等23位熟面孔演員,這部電影在觀影後確實讓我想拍手叫好!我想這些大牌演員在此犧牲形象的演出,也算是值得了。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對喜歡看恐怖電影的觀眾而言,受到驚嚇程度的最大化,以及所謂「冷場」時間的最小化,應該是需求有無滿足的兩個最重要的指標。「恐怖旅舍」就恐怖電影的評量角度來說,它確實是部成功的電影。由前半段性愛挑逗的場景,逐漸過渡到身體虐殺的畫面,整部電影一直持續提供給觀眾的,是視覺上的「邊際」享受,是只能「電影」而非「生活」所能夠供應的感官滿足。



前半段的性愛挑逗,或許是﹝男性﹞觀眾有意識或無意識期待的幻想天堂,而後半段的身體虐殺,也許是挑戰觀眾的恐懼害怕、也可能是測驗觀眾是否「心有餘而力不足」,但更可能的是,就如同「恐怖旅舍」中劇情所提示的,身體虐殺的螢幕畫面,是為了滿足、替代少數觀眾無法「親力親為」的遺憾!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46」這部電影就我比較喜歡期待的角度─「一個完整的故事」來說,它算是很缺乏,這或許是因為導演並沒有要說故事的意思,或者,它的故事太過支離破碎了。對我來說,「2046」只是提供一種很有感覺的情境,讓觀眾會有「暫時」地為自己找個空間、把個人的記憶也一併塞進去的體驗慾望。



然而觀眾還沒有把自己的生命位置與電影相互扣連緊密,導演又要求觀眾抽離到下一段完全不同對象,也是不同關係﹝背棄、曖昧、好感、自由、困守的等等...﹞的感情中將電影延續下去。這有點像是觀眾把個人記憶中的感情,抽取最深刻的部分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中拿出來拼貼完成、走過一遍。這個說法光想像起來就很困難,也很難反照自身、深入地挖掘自我的記憶。而且這是以男性觀眾同步使用男主角梁朝偉的眼光來看,女性觀眾要怎麼寄情於不同的女主角之中來面對,或許又是更大的困難了吧!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我想對發行的片商來說,「我的人魚女友」是一部十分危險的電影,因為電影好看但卻不好賣。某種電影風格,相對地總是吸引著某個特定的觀眾族群,尤其在喜劇與悲劇之間,觀眾族群更有對立隔閡的危險。看過「我的人魚女友」的預告片之後,應該都會認為這是一部搞笑喜劇,然而表面上的輕鬆,卻會在結局到來之後突然變得沉重。不喜歡搞笑喜劇的觀眾,通常在看了預告片後就不太可能掏錢買票;而購票等待著享受一場喜劇的觀眾,或許會因為結局不符期待,而讓這部電影的口碑打了折扣。在預告與故事發展之間,「我的人魚女友」在發行上恐怕只能陷入這樣一種兩難。



像我這種不喜歡搞笑喜劇的觀眾,會參加這部電影的試片還是有些原因。一方面,個人感覺在好萊塢與歐洲電影之外,俄國電影頗有自成另一種風格視野,能帶給觀眾一些比較不同有新意的感受。另一方面,「我的人魚女友」獲得了「影評人費比西獎」,就我所看過拿到此獎的作品,都有一定的水準,或說都有符合我胃口的質感吧!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黑幫或警匪電影,向來是香港電影圈中重要的題材,也是我個人覺得香港電影所表現最出色質感的類型。90年代古惑仔系列電影,票房鎖定在青少年,走的是數大、高調、喧鬧的激情路線。然而到了2002年以後,由「無間道」開啟了一個非常不同的視野,對立於古惑仔類型,它走的是一種質精、低調、沉穩的邊緣人寂寞,在票房及觀眾族群的廣度上,明顯獲得更大的迴響!



如此不同的兩種黑幫電影路線,似乎很明顯地在香港電影中發生了一次「情境轉向」,粗莽的火花終將回歸於一種平淡的輕煙中止息。就因為「無間道」如此的出色,在「經典」之後的「跟風」,也就很難取得令人驚艷的欣喜了。「傷城」﹝梁朝偉與金城武主演﹞、「跟蹤」﹝任達華與梁家輝主演﹞、「門徒」﹝劉德華與吳彥祖主演﹞雖然在後來的黑幫或警匪電影中,也算有不錯的表現,但一路這樣看下來,似乎梁朝偉與劉德華兩位巨星,都很難再打敗自己在2002年的作品了。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選電影看的時候,除了劇情和「影評人費比西獎」這兩者會影響我的考慮,反之,許多得到國際影展首獎的電影,我常常找不到適當的框架去理解,自然這部電影對我而言也變成一部十分「莫名」的電影了。「天使薇拉卓克」這部電影,勇奪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及「最佳女主角」兩大獎,觀影之後我覺得這兩個獎真的都拿得實至名歸!好的電影就是要有血肉、能帶出觀眾的情感,一個配置完美的情境發展,才能讓觀眾在情緒中不斷有摸索電影表現的慾望,替自己的想法找一個定位理解的角度。



如果一個人憑藉著溫暖善良的心,不計代價與報酬地幫助別人,那麼她可說是天使的化身;如果一個人在非經對方的同意下,多次地謀殺掉許多生命,那麼或許她會被視為魔鬼。故事發生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英國,薇拉卓克,在鄰人與公眾之前,是一個熱心助人的大嬸,她總是希望能多帶給相遇的對象,一些溫暖與快樂,即使對方只是個陌生人…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8年最叫好叫座的國片,無庸置疑「海角七號」絕對會是首選。不過去年年底上映至今的「停車」,我想就不同的欣賞角度而言,是不會比海角來得遜色。就目前海角七號在國際影展上的成績而言,獲得的肯定不少,但相對卻有些許呈現出「地域」的侷限性。這或許是在於它的文化內涵,可能在亞洲的觀念平台上是比較能理解的。



相對地,就這個角度來看「停車」這部電影,其實它能夠比海角走的稍微遠一些。一方面它拆除了某些特定的歷史觀,電影在全球的流動能力上較佳,另一方面,我個人覺得「停車」拍出來的「質」是比海角呈現地更好的。當然,親民路線、大眾性、娛樂性等…自然還是海角來得好,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停車」回到玄妙難解的國片路線。相反地,「停車」同樣也是觀眾看完後都會懂的電影,差別只在於每個人用什麼角度去理解、去感受。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記憶也是一段旅程,它不但比你人生中任何一段旅程都走地更遠,而且是看不到這段旅程的終點落在何處的。故事由一位賽車手Bud橫越美國前往下一個比賽場地的旅途中開展,當眼前的風景不斷地向後退的時候,Bud也不斷將過往的記憶挖掘出來。主角所扮演的賽車手,彷彿很恰巧地帶有挖苦意味的暗示,無論你跑得再快,回憶永遠追得上你!



最鮮明的記憶,往往也是那些最苦澀的記憶,越是不願碰觸,卻又不由自主的浮現。Bud在旅途中不斷映入眼前的風景,交織著與前女友Daisy的相處記憶,物理空間的移動變換,卻無法讓自己從意識的空間中脫罪。或者,這是Bud用折磨自我來贖罪的潛在意圖。觀眾可以看見,Bud在旅程中一方面刻意走入、親近那些曾屬於Daisy生活中的一部份;一方面又在旅程中,努力讓自己走向其他陌生女人的溫暖,好讓自己能夠揮別於這段記憶。但是在Bud一次次卻步放棄重新開始的可能之時,這種失敗感反而卻是將自己推向那最深層、也最不堪回首的記憶中。我們可以看見旅途雖然是向前的,然而心靈卻是在原地掙扎著踱步。當意識停留在原地反覆不斷地咀嚼,如果無法吞嚥,那就表示終究會咬到那令人無法下嚥的骨頭…所以,導演文森‧蓋洛﹝Vincent Gallo﹞在電影結束的時候,注定要跟觀眾攤牌,說出這梗是什麼…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由於2008年的新片看過的數量有限(看過的大概不超過四十部吧),
就不勉強自己從眾地推出「年度十大佳片」這樣的名單。
應該還有許多好電影相信是被我遺漏了,
在此只有三部電影讓我有不推薦就可惜了的感覺~
依序分別是: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浪漫愛情喜劇是我最不感興趣的電影類型之一,不過今天還是去了信義威秀參加「沒有耳朵的兔子」這部電影的試片。由於這類型的電影我看過的大概不超過五部吧,所以很難對它有什麼適切的評價,對我而言,這類電影通常也沒有什麼需要拆解的內容可言。所以說穿了,就是好看,或是不好看,這兩種感覺從中來做選擇。




「沒有耳朵的兔子」,我想毫無疑問的,是一部好看的電影。輕鬆、愉快,十足的商業娛樂潛力,但又不至於過度黏膩,即使最終無法免俗地以有情人終成眷屬告終﹝這或許已是浪漫愛情喜劇非戰之罪﹞。但,一些關於這部電影的數據確實無法讓人不好奇─「在德國上映超過十一個月!觀眾超過六百萬人次!創下超過三十億台幣的德國票房!」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自從看了「靈界線」這部電影之後,我開始對獲得「坎城影展影評人費比西大獎」肯定的電影感到興趣。在對演員﹝麥可夏濃、艾希莉賈德﹞不熟、導演﹝大法師導演威廉佛瑞金﹞不熟的情況下,還是衝著這個獎項把「恐怖幻象」這部電影買回家看。電影看完後我有一種錯覺,這個「費比西大獎」似乎對於內在精神探索的這個題材相當有興趣,而評選出來的作品確實都有一定的水準。不過對於精神分析與治療相當陌生的觀眾,或許會覺得這部電影富有驚悚趣味,但卻帶有著那麼點不知所以然吧!



故事是從一個小鎮酒吧開始的。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過劇情簡介的觀眾大概都知道,「三隻猴子」這部電影所要表述的是一個相當禁忌的話題,然而電影進行了好一段時間,我卻依然感受不到這個題材的危險性,彷彿它只是一段平直的灰色線條,沒有溫度、沒有節奏,只是靜靜地、默默地在角落延伸,試圖躲過觀影大眾窺私的目光與慾望,害怕激起那無法壓抑的道德宣判情感。



然而,一個逆倫的巴掌動作,終究再也無法迴避劇情本身必然挑戰的倫理界線。與李察吉爾主演的電影「出軌」有著相似的氣息,一個勾引人妻的男子,一個陷入情慾歡愉中的女子,這種叛逃於家庭關係中的危險感情,電影最終又要如何收拾自身所拋出的這道難題呢?觀眾可以看見,影像上的這個巴掌動作,已經拉抬起劇情展演的壓迫性,註定了這條慾望的險路只能越走越窄了…生事者終將在道德教範下接受懲戒。但不同於「出軌」將純粹的情感創傷轉化為復仇的驅動力;「三隻猴子」則以「道德關係」來度量,過分地凌虐與剝離著禮教社會的道德容忍,只會巔覆與滅敗自身的生存空間。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幫幫我愛神」這部電影,以一個已經資本主義化的社會背景,來訴說著台灣社會小人物對生活使不上力的一種無奈狀態。猶記得男主角「阿杰」在msn上所顯示的暱稱嗎?─「大麻是神」。以「神」的美名來讚揚「毒品」,那麼定義著毒品的政府又是扮演著什麼角色?如果觀眾以阿杰在這部電影中的生命史來看,那麼大麻確實是神,理應維持社會秩序的政府卻反倒成為了魔鬼。國家提供人民一種生活依歸的脈絡背景,一條通往富裕生活的捷徑,但卻其實是不可能實現的致命陷阱。



影片開始時,阿杰扮演的就是一個住套房的股市災民,繳不出貸款屋子被查封、車子被典當、女友離他而去、失業…,幾乎小市民的煩惱全集中在這個角色身上。其中給予他打擊最大的,最為第一源頭的,應該就是股災讓他變得一貧如洗,從而也失去了一個美好的生活。創造這個成功致富的虛假捷徑,正是資本主義化的國家!股票市場的存在,原本是集結眾人資本來取得創業的機會與助益。然而這個資本主義機制並無法克服人性貪婪的弱點,從而股票市場也變質成為一個投機的廝殺空間。阿杰的生命就是從這裡開始蒙上陰影…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我本身不是一個足球迷,但是人生中也曾有過一段短暫的時間充滿熱情地觀賞足球比賽。那大概是在六、七年前還在唸大學的時候,與三五好友擠在小小的學生宿舍中,熱烈地投入世界杯足球賽的全球轉播。每個時代都有屬於他的英雄,當時在足球場上令我們崇拜的神話,是德國的守門員卡恩。現在,因為「馬拉度納:庫斯杜力卡球迷日記」這部電影,才讓我有機會溫習了當時的感動,也帶來了些情緒上的迴響。



很少紀錄片式的傳記電影能提起我的興趣,因為它不如劇情片所構思營造的峰迴路轉,也沒有戲劇效果的張力。但是,「馬拉度納:庫斯杜力卡球迷日記」卻能令觀眾有另外一種期待,在觀影的過程中,會讓人期待一個又一個的章節小主題下,我們能看到這位足球上帝哪些不為人知的真實!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德軍屠殺猶太人的史實,一再在電影上被創造與紀錄,多少是出於教育與提醒觀眾的因素。然而當這樣的題材看多了,即使是最撼動也最真實的殘酷人生,反覆放在觀眾眼前恐怕也會反效果地帶來麻痺感。尤其我本身算是一個不太喜歡看紀錄片的觀眾,因為相較於「電影」,紀錄片平實的手法有時總會給我一種看「電視」的錯覺。那麼,為什麼我還會想推薦這部電影呢?




第一,如果想見識人性的殘酷到底能夠達到什麼樣的荒謬界線,那麼「消失的1945」所記錄的史實勢必能將這條界線再推進到它應該被到位的真實。第二,雖然我對大屠殺這種題材的電影已經有點厭倦﹝很慚愧必須這麼說﹞,但是「消失的1945」並沒有只是停留在反覆見證「屠殺荒謬」的層次上,它反而觸及了其他此種類型電影少進入的領域─屠殺之後。同時,它是以一種更嚴謹的心情來表現這個部份的歷程。這並不像一般電影為了劇情的起伏,以大悲大喜的兩極張力、或是懲奸鋤惡的復仇力道,讓觀眾感受電影所帶來的「威力」。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縱慾」這部電影,是去年柏林影展的競賽片。長達164分鐘的影片長度,加上不刻意矯情的內心戲呈現,欠缺耐性的觀眾或許對這部電影就會給予比較負面的評價了。如果把觀眾的性別考慮進來,那麼這部電影除了耐性的試驗外,也是一部考驗女性觀眾的電影。



片中相當殘暴又寫實手法的暴力性侵畫面,對於較敏感的觀眾而言,可能會帶來很不舒服的觀影感覺。另一方面,對女性觀眾而言,「縱慾」似乎也同時考驗著對男性這種「生物」的理解能達到什麼程度?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當你接受了「神」這個概念,你同時也接受了與它相對的,「魔鬼」的存在。承載了這樣一套信仰系統後,觀看世界的角度也會變得不同。當遇到了挫折、困擾與不安的時候,自然就會從這套信仰系統的脈絡中,去尋求平撫與解脫的可能出口。但問題是,如果這套信仰所灌輸的價值,正是無法承受的道德控制時,生活的一切就將變成了迴圈邏輯,負面又直接的形容就是惡性循環…



以一個無神論的角度來說,女主角蜜雪拉所經歷的悲劇,就是在家庭背景下被灌輸了一個不適合她、或說是過於強烈的道德控制。單就她的母親對於她很平常的衣著,直接丟棄並對她說道:「別穿的像個妓女一樣…」,觀眾就可想見她過去的家庭成長,大概是活在一個如何的道德壓力之下。長期處於這樣的言語與道德要求,不難想見神經緊繃的她會出現一些幻覺、幻聽,而那些浮現的臉孔與聲音,指責她是一個妓女,這似乎正印證了他母親所釋出道德教育,已經達到了一種道德壓迫的強度。每個人都會有一時的眼花看錯,但是在蜜雪拉的觀念世界中,這些已轉化成為草木皆兵的魔鬼隨伺在側。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最近倒不是沒有看電影,但似乎看到的電影都不太ok!直到今天下班時,辦公室的小春姐以不熱情的姿態出借這一部丹麥電影─「誰才是導演」。讓我覺得有為它書寫紀念一番的價值!




「誰才是導演」這部電影的片名,看似發問了一個很玄的題材,但卻以一種很低姿態的鄉民路線出來豋場搞笑。但在搞笑的表面意像之下,它反映的卻是觀眾對於過往許多觀影經驗的不滿。觀眾真正想看的是什麼?導演應該給出什麼內容來滿足觀眾?是這部電影所要探討的第一層反思。在導演的個人意識太過自我、不斷在以自我完滿的原則指揮下,所有導演個人所經歷過的,那些關於藝術的、理論的、技術性的影像包裝手法通通被搬了出來拼湊成一部電影,作為迂迴又內斂的意義隱喻,這種完成作品的美學態度,在根本上忽略了一個事實─觀眾不是導演肚子裡的蛔蟲!當導演將自己與觀眾之間的距離極大化,拍攝出來的作品就像神諭一樣深密難解,完全無法滿足電影早已作為一種非常現世的消費產品。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