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也是一段旅程,它不但比你人生中任何一段旅程都走地更遠,而且是看不到這段旅程的終點落在何處的。故事由一位賽車手Bud橫越美國前往下一個比賽場地的旅途中開展,當眼前的風景不斷地向後退的時候,Bud也不斷將過往的記憶挖掘出來。主角所扮演的賽車手,彷彿很恰巧地帶有挖苦意味的暗示,無論你跑得再快,回憶永遠追得上你!
最鮮明的記憶,往往也是那些最苦澀的記憶,越是不願碰觸,卻又不由自主的浮現。Bud在旅途中不斷映入眼前的風景,交織著與前女友Daisy的相處記憶,物理空間的移動變換,卻無法讓自己從意識的空間中脫罪。或者,這是Bud用折磨自我來贖罪的潛在意圖。觀眾可以看見,Bud在旅程中一方面刻意走入、親近那些曾屬於Daisy生活中的一部份;一方面又在旅程中,努力讓自己走向其他陌生女人的溫暖,好讓自己能夠揮別於這段記憶。但是在Bud一次次卻步放棄重新開始的可能之時,這種失敗感反而卻是將自己推向那最深層、也最不堪回首的記憶中。我們可以看見旅途雖然是向前的,然而心靈卻是在原地掙扎著踱步。當意識停留在原地反覆不斷地咀嚼,如果無法吞嚥,那就表示終究會咬到那令人無法下嚥的骨頭…所以,導演文森‧蓋洛﹝Vincent Gallo﹞在電影結束的時候,注定要跟觀眾攤牌,說出這梗是什麼…
我覺得「棕兔」在兩個層次上,極力尖銳化觀眾的反差感受。就「節奏」來看,從片頭大約僅只「一、兩分鐘非常有速度」的飛車追逐比賽畫面之後,文森‧蓋洛﹝Vincent Gallo﹞在「棕兔」的前半部反倒以一種「慢得不能再慢」的步調,提供給觀眾一段不太協調的節奏。這前半部故事的存在,當然是為後面的劇情走向,鋪陳出一條合理的必要脈絡。然而,觀眾卻真的得沉的住氣,細心推敲Bud那慢吞吞的奇怪作為的幾種可能。﹝不過即使前面不懂,後面也會讓你真相大白。﹞
第二層的反差是發生在「情節與畫面」上。我感覺「棕兔」在前半部的節奏上能讓觀眾感覺非常地緩慢,那溫和毫無殺傷力的畫面、看似言不及義的對話、與不知其所以然的行為,多少也讓觀眾的腦袋跟著放慢了。在不太懂的心情下觀影,對期待下個畫面情節到來的慾望也會跟著降低,畢竟觀眾還是會想跟上故事一起上路的;但是,在前半部電影中所發生的「問題」,到後半部故事中可以說是完全顛倒了過來!
在影展手冊中所寫道的影片介紹《注意:本片含有激烈的影像,不建議極度敏感的觀眾觀賞》,觀眾很快就會懂為何會這樣寫了,這也是這檔影展中差點過不了新聞局審查尺度的電影。畫面刺激是其一,底牌呼之欲出是其二,對故事走向的期待程度,感覺就像是在瞬間點了火一般。如果觀眾夠細心的話,大概在最後Bud進入旅館房間獨處時就能理解一切了。
「棕兔」這部拿下影評人費比西大獎的電影,攀爬著記憶試圖尋回那動人愛情,然而最終卻得不到平撫,只能掩蓋落寞地走向另一個明天,然後無奈等待下一次記憶衝破理智的痛苦再現…
- Jan 07 Wed 2009 00:36
一段記憶的旅程─「棕兔」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