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繼1989年的「第七大陸」之後,「麥可漢內克」在1992年「班尼的錄影帶」中,再次對中產階級的生存心態開砲,又或者,這是他對中產階級投入一種另類關愛的注視眼神。電影描述一個中產階級的家庭,父母各自為自己的事業而忙碌,因而對家中的小兒子「班尼」疏於照料,錄影帶與攝影機於是成為「班尼」的興趣,以及他與這個世界溝通、互動的唯一媒介。



在「班尼」的房間中,始終遮閉著黑色的擋光布簾與滿櫃的錄影帶,窗外路邊的街景則是透過他的錄影機來觀看。固定不變的街景也許對他而言顯得太過無味,於是他將如此平凡不過的視野,透過攝影機在電視上播放,讓它變得不同於生活那樣「真實」;而父母鮮少的關懷與交談,也可能是促使他用影像將自己與社會加深距離的另一種自在感受。但是,平淡無慮的生活,使得一個青少年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同時也充滿著各種試驗的可能性。

一捲他錄下農人殺豬的畫面,不同於錄影帶店所提供的娛樂但又虛假的影像,而是再真實不過「死亡」。這個畫面不同於他所生活的世界,將各種真實但每日上演的死亡﹝不論是動物的屠宰,或是年長者的終老﹞隱藏起來,生老病死的平凡,對這樣一個青少年而言,卻成了不平凡與令人著迷的神秘。在反覆的觀看經驗中,從商業的、娛樂的、虛偽的死亡,到真實的殺豬畫面,已無法填飽他好奇的渴望。他對「真實」的要求,已不再停留在「觀看」,而有了另一種慾望─「體驗」。

在一次偶爾的機會中,「班尼」殺害了一位與他年齡相仿的少女。若說這部電影從頭到尾沒有冷場是言過其實了,但是這一幕少男殺少女、純粹是「為了知道殺人的感覺而殺人」,實在太過震撼,留下來的餘韻真的可以撐很久而不會感覺冷場…殺完人後的「班尼」從冰箱拿出立即可吃的罐裝食物來填飽肚子,享受著這個社會所提供給他的便利性﹝不愁吃穿如何獲取﹞,蠻不在乎自己才剛把人當豬隻一樣的殺掉,或許還加上一點好奇心被滿足後的失落﹝殺人的感覺原來就這樣?﹞,電影中的平靜畫面,是導演「麥可漢內克」高明地在觀眾心裏攪和出的難以平靜…

男主角「班尼」在面對父母時經常回答的「還好、不知道」,透露出他對秩序生活的毫無感覺,這對一個尚未完全社會化的青少年而言是相當危險的。在我看來,父母與警方發現這樁毫無理由的謀殺案,也是出於他不斷尋找「不同於日常生活」的心理需求,他需要刺激別人﹝就像在受害少女前製造威脅動作一樣﹞、端詳對方的反應,這是他自己也無法言明的生存模式─製造變化,因為我想知道接下來會怎樣?「麥可漢內克」在刻畫冷血兇手的性格時,總有他獨特的風格,像在電影「大快人心」中,兩個兇手只有一點惡作劇式的「性好奇」,但卻沒有「性衝動」,而「班尼的錄影帶」中,「班尼」則還會為屍體拉下裙子遮蓋露出的內褲。「麥可漢內克」劇中的變態殺手,是一種純粹的心理變質而無關乎在犯罪事件中常被歸因的性變態,或許這樣的安排,更深刻了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理性與變態,兩者相互的滲透交雜。

電影中「班尼」的父母在知道兒子殺人後,在客廳討論了各種可能性,最後選擇決定棄屍「恢復常軌」的生活。一方面這與「班尼」的「求新求變」的慾望背道而馳,於是藉由自己兒子的後續行為,電影的結局給了這對不明是非的父母一個教訓;另一方面,導演「麥可漢內克」則藉由這場對話﹝還好他未成年、送去精神病院、以後工作求職將會留下污點…﹞,突顯出中產階級的理性過了頭,過度的理性化已足以呈現出自身的荒謬性,而且也將責任、倫理等價值掩蓋與扭曲,這或許也是「班尼誕生」的原因之一…。「麥可漢內克」在電影中大力批判的問題根源,其實已經可以直指為「中產階級的青少年家庭教育」。

在「第七大陸」,「麥可漢內克」刻畫的是成年人對於生命意義的失卻期待,到了「班尼的錄影帶」中,導演又將問題轉向到了青少年對生命價值的漠然。「麥可漢內克」對於揭露中產階級的「問題」,精準、犀利,也確實相當尖銳!如果對這種題材有求知與感受的期待,那麼「麥可漢內克」的作品不看就真的可惜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