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由國家提供合法的「毒品」﹝迷幻藥、興奮劑、麻醉劑、安眠藥…﹞,在描述未來的科幻小說或電影中,是常見的一個背景情節。就我所知,根據小說家布雷德伯里的同名小說改編、1966年「華氏451度」是最早觸及這個情境的電影。



科幻小說、科幻電影的好壞評價,在我看來是建立在最尖銳的荒謬,但同時也必須具備「合理懷疑」的條件,「華氏451度」就是一個符合作品。故事描述未來社會中,消防員的任務不再是救火,而是「放火」燒毀任何印載文字的書籍。而在這個未來社會中的人們,經常習慣性的使用各種精神刺激藥物。這些藥物即使不是國家所提供,也是國家所允許的合法藥物,而未來的醫護人員在面對這些藥物過量的病患,也是處於司空見慣的情況之中。

這樣看來,「華氏451度」的確已經具備了好的科幻作品所需要的「荒謬性」。而以「現代」如何連結到電影中的「未來」?這些「合理懷疑」的條件,觀眾其實也是容易摸索的。就提供、或准許民眾使用興奮劑等「毒品」這個情節,其實在二次大戰時的美國、英國等,都曾提供「安非他命」給予前線的士兵。因此國家進行這種「不道德」的政策,其實在歷史上早就出現過,因此這個「合理懷疑」的條件在這裡是具備的。第二個電影中的諷刺荒謬,當然就屬消防員的工作,居然由「救火」轉變成「放火」。這又是什麼道理?

電影中有提到,未來世界的房子全都是防火,消防員在那個未來之中根本毫無用武之地,消防員是否應該都被炒魷魚了嗎?這個在現代國家體制中、歷史悠久又龐大的編制,要被斷然取消雖然不是不可能,但也是有些困難的。因此,在轉型的社會中,被重新賦予不同的任務並非不可能的方向。舉例來說,我們知道在落後國家中有很嚴重的「衛生」問題,因此有衛生局這個國家機構來改善衛生條件。但當衛生條件已經不再是那麼急迫的政府重點工作之時,在鄉鎮市各地存在大量的衛生局人員得要如何消化?就像台灣社會中,我們已把衛生局改名為國民健康局,同時也訂立了不同的工作目標,藉此讓這些政府人員有了存在的正當性。因此,電影「華氏451度」中「放火的消防員」,或許也是經過類似的漫長轉型後而出現。

但是,電影中最有趣也最令人摸不著頭緒的是,國家機器的執法者要燒毀書籍究竟是什麼道理?如果我們從電影中的主角,消防員「蒙泰戈」自我覺醒的過程來看,我們就能明白其中的原委。

每個社會都有反動的、邊緣的破壞者,而在「華氏451」中,看起來和樂安寧的未來社會,其中只出現了一種犯法的「反社會份子」─閱讀者。為什麼閱讀書籍的人對國家機器而言是危險的?有潛在反動的威脅?觀眾可以看到,消防員「蒙泰戈」下班回到家,想與妻子談及他即將升職的事情,他的妻子總是看著電視節目、服用某些藥物,根本沒能好好地與他聊天、溝通,或談論任何事情。未來世界中的電視節目,就如同現在大部分的節目一樣缺乏內容,唯一多出的部份,是與觀眾進行「極簡」互動。電視上的人物問「蒙泰戈」的妻子:「妳覺得如何?」通常只能,也只需要得到「是的、我同意」等等「極短」的答案,而這樣的互動過程居然卻能滿足電視前的觀眾,讓「蒙泰戈」的妻子為自己的「表現」感到欣喜不已。

電影中合乎規矩的「大眾」,大概都像「蒙泰戈」的妻子一般,沒有論述、辯論、甚至根本缺乏著思考的能力,只要有藥物跟電視、或是「蒙泰戈」手上唯一合法的讀物「沒有文字的漫畫」,大概就能幸福快樂過每一天了。他們就像散落在棋盤方格中的棋子,沒有任何越界的可能性。電視與藥物弱化了人民思考、記憶的能力,「蒙泰戈」的妻子甚至早已記不起當初是如何與先生邂遘、相戀的開始。

這個情境對現在的我們,或是逐漸覺醒後的「蒙泰戈」而言非常可怕!不是嗎?就像電影中所表示的,這不是「生活在其中」,反而比較像是「消磨時間的慢性自殺」。這個論點,既是這部電影最重要的發問,也可能是現代人最難堪卻又不願承認的自我形象。

但是大多數民眾卻是這種國家政策下樂意配合的共犯,甚至代替國家機器監控社會角落,告發那些藏書的閱讀者。相較於「蒙泰戈」的妻子所代表的那些「大眾」而言,這些閱讀者確實足稱「危險」,讓國家機器貼上「反社會份子」來持續追捕。因為他們具有「思想」、具有溝通、論述的能力,這就足以使他們具備成為國家之外的「組織」的條件。

即使他們無意反抗、革命,但相較於「蒙泰戈」的妻子等民眾,那些安分守在自我世界中的原子化個人,這些閱讀者還是顯得危險許多。在未來的、「先進的」國家機器中,防範未然的能力若要更加完美無暇,那麼銷毀書籍、追捕閱讀者自然是有實質意義的治理政策。觀眾可以看到,任意搜捕人身、私宅的執法行動,相較於這個未來的「先進國家」在技術上的「進步」,但卻在人權的倫理上是徹底的退步了!在電影的未來世界中,這些閱讀者是危險的,然而導演「特呂弗」要提點觀眾,在現實生活中真正危險的,是這種集權的國家主義,以及讓渡自身權力、許諾國家如此作為的我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ggypop0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