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井」,把兩個字翻過來字面上白話地解釋就是,在井裏面是瞎了眼什麼也看不見的;就本片意涵上來說,它所要呈現的是「一種情境」下被遮蔽的道德價值。影片開始時描述工人們進入深離地面的礦井中工作,透著光的天空離他們越來越遠、也越來越小,狹長黑暗的壁邊延伸直到天邊那一點點光,暗示著人性的光輝在這深井下是遙不可及的希望。那麼,這部電影談的是哪一種「情境」呢?是邁向「自由」、「開放」的─扭曲人性的─資本主義社會。
如果只把注意力停留在本片揭示惡劣的勞動條件、人命可以私了處斷、官商勾結的現狀…,或像影片介紹上所說的「兩個喪盡天良的騙徒…」,這種直觀式理解,對解讀這部電影不但偏頗也失去了它潛藏的表現力。如果說「軍火之王」是以戲謔、反諷、幽默的好萊塢手法,來反思「獵殺生命的工具」做為一種商品的荒謬性;那麼「盲井」則是以平實、灰暗的畫面,從根本上來檢討「生命」就是一種商品的可嘆!
當兩個「惡徒」在KTV唱道:
「社會主義好 社會主義好 社會主義國家人民地位高 反動派被打倒 資本主義夾著尾巴逃掉了…」
年輕酒女則教唱他們時下流行的歌詞:
「反動派沒打倒 資本主義夾著美金回來了 全國人民大解放 掀起了社會主義性高潮 性高潮」
這正是本片所要探討的情境恐慌,一種道德價值被扭曲的危機。「社會主義人民地位高」,因為人民的生命是無價的。這種看起來我們以為放諸四海而皆準的道理,但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卻不是這麼一回事。影片中管理階層說道:「中國什麼都缺,就是不缺人!」的確,在中國大陸也許不論在過去的社會主義或,當今的資本主義社會中,人命的價值都是低廉的,但是到了資本主義社會後,人命依然沒有價值,但卻吊詭地有了「價格」,可以用金錢替代與算計、可以被交易、甚至有討價還價的協商空間。過去以「分配」為基礎的計畫經濟,沒有多勞多得、沒有搾取與剝削、就不會有「閒錢」堆積,也不會有為了堆積金錢而無所不用其極的各種手段,影片中付錢遮蓋人命的事實也就不可能出現。但這正是資本主義進入中國後所施展的魔法,把生命降低到一個可被算計的層次,生命不再是生命,而是商品的一種。
16歲的高中輟學生鳳鳴,在影片中往坑坑疤疤、透出刺骨寒風的牆壁上貼報紙遮蓋牆面,報紙上寫著「魔術…天機不可洩漏」,意味著資本主義所開展的魔法,正是掩蓋著底層社會艱苦的生存與勞動環境,使其不可見,而後堆砌出檯面上的可見榮華富貴與經濟奇蹟!同時也暗示著這個未經世事孩子開始陷入一種連他自己都還搞不清楚的資本主義運作邏輯。影片告終時,他得到了這份魔法賞賜的寶物,兩個意圖殺害他的人所留下的─兩條人命等值的六萬元現金;而那些牆面上勾起男性慾望的女體,也同樣受到資本主義的擺弄,以金錢的等值價格來交換,而非情愛價值上的相互認同來結合。
本片並不是兩個喪盡天良的騙徒犧牲人命來騙取金錢這麼簡單,我們可以看到老宋這個角色一直帶有家庭倫理的責任。我們不能以落後與道德淪喪來為中國社會貼上標籤,而應以資本主義在這個社會中造成極大貧富不均的剝削關係中,對影片所呈現的故事做更深層的體會。這不是純粹的道德淪喪,而是在艱困的環境中,不得不將人際內外的格局劃得更界線分明。影片中老唐擔心老宋對這個孩子下不了手,對他說到:「你可憐他,到時你的孩子還不是得這樣出來打工!」就是這麼一種情境下,人性不得不讓步退位給求取更好生活的執著,否則自己與家庭將在惡性循環中永遠翻不了身。對比在車站前滿佈著等待工作的那些群眾,老宋則是將孩子讀到大學的學費都存好了,我們實在不能用「喪盡天良」來詮釋老宋這個角色。
我們同樣處於資本主義的洪流裡面,它施展在我們身上的魔法,與影片中的中國在根本上並沒有什麼不同。台灣只是不像中國進入資本主義的「初期」,手段那麼赤裸、那麼殘酷、那麼粗暴…;處於一個「成熟」資本主義的我們,手段只是比較隱晦、被包裝地更好、更細緻也更工於心計…
- Aug 28 Thu 2008 00:36
深井中施展的資本主義魔法─「盲井」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